实验室一论文入选2014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
日期: 2017-11-07 12:47 点击:
最近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京发布《中国科技论文的整体表现》报告。我校电信学院JDB游戏官方网站(ERML)暨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(ICDR)靳立副教授、李飞副教授撰写的题为“Decoding the Fingerprint of Ferroelectric Loops: Comprehension of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”的综述论文入选2014年度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》。
铁电材料是一种具有自发极化,且其自发极化能在外界电场作用下发生反转的一类功能材料。因铁电材料同时具有热释电性,压电性与介电性,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,如铁电存储器,压电换能器,超声传感器,微位移器,高功率器件等。作为铁电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,对于电滞回线的测量,解释与建模一致存在着诸多问题。尤其对于铁电材料研究经历尚未丰富的技术人员而言,对于电滞回线很难建立系统而深刻的认识,这将极大的限制他们对于铁电材料研究的深度与广度。遗憾的是,虽然距铁电材料发现至今已经快一百年,距采用Sawyer–Tower电路获得铁电体的电滞回线也已经85年了,但是到目前为止,对铁电体电滞回线的深入解读还不充分。本文正是针对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细致而系统的研究与论述,对于铁电及其相关材料研究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由于畴壁的特性,铁性材料(包括铁电体,铁磁体与铁弹体)都存在滞回现象。原则上,每一类铁性材料都有其特定的滞回曲线,如指纹一样,包含着与结构和性能相关的信息。对铁电材料而言,诸多参数,如矫顽电场,自发与剩余极化也可以直接由电滞回线获得。另外,许多影响因素,包括材料的作用(晶粒尺寸与晶界,相界,掺杂,各向异性,厚度),老化作用(考虑极化作用与否),和测量条件(外场强度,疲劳,频率,温度,应力等)都会影响到材料的滞回行为。在本文中,作者首先对铁性材料与多铁材料予以背景介绍。其次对电滞回线的测量技术加以介绍。基于电滞回线的形貌特征,将其分为四类并对对应的材料加以论述。结合铁电与相关材料的最近进展对诸多影响因素加以论证。基于此,作者基本实现了对铁电材料电滞回线的解码,建立了铁电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。
应美国陶瓷协会志(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)主编邀请,本文作者撰写了这篇综述文章,并作为特邀封面文章在2014年第1期上予以发表(Volume 97, Issue 1, pages 1–27, January 2014)。目前该论文已被引用71次(谷歌学术),为ESI高被引论文。
靳立,李飞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,均有赴海外学习和进修的经历,目前为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电介质中心姚熹院士团队的青年骨干。本文成果也得益于电介质中心广泛开展的国际学术合作。本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(51102193, 51202183, 51372196),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与西安交通大学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”的资助。